繁體簡體

第六屆海峽兩岸青年東湖論壇在武漢舉辦—— 讓兩岸年輕人的手牽得更緊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涉臺新聞      2024-06-07 10:38:43

兩岸青年在參加第六屆海峽兩岸青年東湖論壇之“青春當燃·‘騎’樂無窮”2024年鄂臺青年東湖綠道騎行活動。

李溪攝

“20年來,我在大陸收獲了學業(yè)、事業(yè),組建了家庭。這一摞證件就是我在大陸追夢、圓夢的見證。”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急救中心主治醫(yī)師、來自臺北的劉安捷在兩岸青年東湖論壇活動現(xiàn)場“曬”出自己的華中科技大學本科錄取通知書、畢業(yè)證、醫(yī)師證、結婚證,并向島內青年發(fā)出邀請:“希望更多臺灣青年來大陸看一看、闖一闖?!?/p>

以“同心同行·青春力量”為主題的第六屆海峽兩岸青年東湖論壇近日在武漢舉辦,兩岸400余名青年相聚喻家山下,在5天時間里分別參加“科技、健康、文化”三大板塊的多項活動,共話融合發(fā)展,共敘青春情誼。

聚焦發(fā)展

自2016年首次舉辦以來,海峽兩岸青年東湖論壇分別由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高校輪流承辦,旨在聚焦青年發(fā)展,讓兩岸年輕人通過面對面分享打拼故事,心貼得更近,手牽得更緊。

開幕式上,嘉賓致辭時紛紛表達對青年的殷殷期盼?!扒嗄晔侵腥A文化的傳承者、傳播者和開拓者。兩岸青年好,兩岸未來才會好。”湖北省政協(xié)黨組副書記、副主席爾肯江·吐拉洪表示,希望兩岸青年爭做中華民族共同家園的守護者、共創(chuàng)中華民族綿長福祉的參與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擔當者、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推動者。

新黨副主席李勝峰在致辭中表示,強盛的中國才是臺灣發(fā)展的真正保障。他希望臺灣青年多多參與兩岸交流,期待兩岸青年相向而行,共同努力開創(chuàng)盛世。

本屆論壇由華中科技大學承辦。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張廣軍表示,希望以本屆論壇為契機,凝聚海峽兩岸更多青春力量,助力更多兩岸青年走好相依相伴、互學互鑒、同心同行的逐夢之路。

把握機遇

“千崗迎臺青”臺灣青年實習就業(yè)專場招聘會是本次論壇的子活動之一。招聘會現(xiàn)場,179家單位線上、線下為臺灣青年提供就業(yè)、實習崗位2235個,其中臺資企業(yè)提供崗位占三成以上。

包括高校、醫(yī)院、銀行、央企、律所等在內的53家用人單位線下設置展臺。在直播帶崗區(qū),多家用人單位線上與求職者交流互動。招聘會還特別增設就業(yè)指導區(qū),邀請人力資源專家、職業(yè)規(guī)劃師,為臺青提供簡歷診斷、面試輔導等服務。

“專場招聘會為我們精準、快捷找到合適崗位提供了便利?!敝心县斀浾ù髮W大四臺生王俊瑋向富邦華一銀行有限公司武漢分行投遞了簡歷。他說,畢業(yè)后計劃在大陸繼續(xù)攻讀碩士學位,“我父母鼓勵我到大陸各個城市探索。我會在大陸找工作,因為這里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前景”。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專業(yè)的大三學生吳亦喬來自臺灣高雄,他曾多次參加“才聚荊楚”港澳臺大學生暑期實習實訓、“千崗迎臺青”計劃省法院系統(tǒng)實習等,此次又與一家律所達成實習意向。他說,武漢是一座充滿無限可能的城市,呼吁更多臺灣青年來這里發(fā)展。

湖北于2017年11月啟動實施“千崗迎臺青”計劃,每年面向臺灣青年提供不少于1000個實習就業(yè)崗位。6年多來,累計征集實習就業(yè)崗位9000多個,促成一批臺青留鄂就業(yè)。

感受創(chuàng)新

科技是本次論壇的重要板塊,也是兩岸青年共同關注的領域。狼牙戰(zhàn)隊、AI寶貝志愿服務隊、四足機器人……華中科技大學多支大學生科技團隊在此次論壇中亮相,就讀該校的臺灣青年大學生與大陸同學一起,探索科技的奧秘。

“我在團隊里感受到開放和融合,臺灣學生和大陸學生享有同樣的機會。”臺生劉淓是華中科技大學狼牙戰(zhàn)隊的一員。她介紹,狼牙戰(zhàn)隊創(chuàng)建于2015年,團隊研究項目運用了“機器視覺”“嵌入式系統(tǒng)設計”“機械控制”“慣性導航”“人機交互”等前沿技術理論。

“做科研永遠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一定不能忘記國家的需要就是科研工作者的目標?!痹诂F(xiàn)場,90歲高齡的潘垣院士寄語海峽兩岸青年,“希望你們同心協(xié)力,共同為祖國發(fā)展助力?!?/p>

本屆論壇還舉辦了鄂臺青年船游兩江四岸暨漢服文化節(jié)、鄂臺青年東湖綠道騎行活動、第四屆臺青嘉年華等。多方位的體驗,讓臺灣青年有機會深入了解武漢?!斑@是我第一次來武漢,感受到這是一座現(xiàn)代化的創(chuàng)新之城?!迸_灣中華海峽經貿交流協(xié)會理事長蘇恒說,“臺灣青年應該多來大陸走走、看看,你會看到不一樣的機會。”(本報記者 王平)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6月07日 第 04 版)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姚思寒
臺灣快評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