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聆聽“超級裝備”的蓬勃心跳

華夏經緯網 > 軍事 > 軍史鉤沉      2024-03-26 17:03:47

  聆聽“超級裝備”的蓬勃心跳

  ■韓 晶  

  “這是一本用光影折疊而成的書冊。流動的幀率慢下來,化為文字的靜謐城堡……你可以在字里行間,完成一場數字科技的奇觀之旅;也可以在方寸之間,細細丈量中國邁向現代化的每一次非凡進步;更可以用耳朵熨帖精美的圖片,聆聽中國幾代工業(yè)人的蓬勃心跳。這本書,緣起于一部紀錄片?!?br/>

  這是《超級裝備》(電子工業(yè)出版社)“前言”里的一段文字。既然圖書緣起于紀錄片,那么關于圖書的創(chuàng)作,當然得從紀錄片說起。

  紀錄片《超級裝備》聚焦當今中國最前沿、最先進的國產尖端裝備。這些科技成果,深刻影響著國家的前途命運和人民的生活福祉。片子不僅要展現科技奇觀之旅,更要彰顯人民幸福指數提升的精神內核。

  對超級裝備“偉大軀殼”的描繪,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任務。它包含對裝備龐大機體的解構、極限能力的刻畫、神經系統(tǒng)以及外部感知能力的描述。但在完成這一艱巨任務的同時,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我。

  裝備、人、肉眼所見的一切,究竟是什么維系了它們之間的關系?我們的影像,難道只能止步于對“偉大軀殼”的描繪嗎?

  在被16根“定海神針”系泊于茫茫大海的中國首臺10萬噸級超深水能源站“深海一號”,在世界總裝機容量最大的白鶴灘水電站,在以37克自重承載患者數十年生命的清華腦起搏器的制造園區(qū),那些日夜忙碌、在超級裝備面前如此渺小的人們在想什么?守著平凡和寂寞,他們的“詩和遠方”又是什么?

  每次采訪,我都會花很多時間,希望叩開他們的心扉。我們滿懷敬意地走近他們,因為相信“偉大軀殼”內一定會有非凡的魂魄。在展現豐滿的物質世界同時,我更想展現靈魂的力量。

  范志鋒是“深海一號”項目工程師,負責龐大“水下采油樹”的安裝調試工作。作為海洋石油領域的資深專家,他深知水下生產系統(tǒng)對于平臺的重要性。為了工程,他常年在海上,很少回家。

  我問老范:“如果有來生,你還會選擇這個職業(yè)嗎?”老范突然眼圈紅了,沉默了片刻,他說:“如果有得選,我會選離家近一點的工作。想好好照顧一下老母親,還有小孩……”話沒說完,他就背過身去,用手抹起了眼淚。聽了老范的話,我的眼淚也止不住流下來。我不再追問,唯有靜靜地等待。當中斷的采訪重新開始后,我問他:“有想過逃離嗎?”他回答:“不會,因為我是老黨員?!?/p>

  采訪錄制過程中,我遇見了很多人。他們樸實無華的話語,總是深深地打動著我,觸碰到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然而,由于受篇幅限制,也是出于切題的需要——展現“偉大軀殼”是紀錄片《超級裝備》的第一要務。所以最終,這些最為感人的內容,我只能取其一二,壓縮在節(jié)目片尾的“彩蛋”里。這對我來說,無疑是巨大的遺憾。因此,當獲悉要準備創(chuàng)作《超級裝備》圖書時,我內心的喜悅難以言表。我想,終于可以彌補這個遺憾了。

  重新整理累積3年的創(chuàng)作筆記,仔細梳理圖書的主干和枝葉,幾易其稿,最終,以“超級裝備”為主體,從“文字”“影像”“聲音”等不同維度展開敘事的創(chuàng)作思路被確定下來。

  其中,《心中的超級裝備》這一章,以完整的人物專訪形式,刻畫了在宏偉裝備的背后,那些成就著舉世偉業(yè)卻甘守平凡的締造者,在長達數十年的裝備研制歷程中的所思所想、喜怒哀樂,以及他們在遭遇困境時的艱辛和堅強。他們,是中國裝備的靈魂!

  《超級裝備》圖書,給這些內容的呈現以足夠的空間。這是圖書無可替代的價值,也是圖書對影像的補充。就像電影膠片,如果沒有顯影液,膠片就無法顯影。這本書,就像精神的顯影液,把裝備背后的魂魄“顯影”了出來。

  從前期采訪到紀錄片成片,歷時3年。我?guī)ьI團隊跑了33個城市和地區(qū),10次北上,9次南下,3次出海,行程6萬公里。從北國到南疆,從陸地到海洋,從零下27攝氏度嚴寒到45攝氏度高溫酷熱,最后這一切熔煉成250分鐘的5集紀錄片。

  創(chuàng)作過程中,團隊曾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其中,如何把深奧的科學原理,轉化為觀眾易消化吸收的知識內容,就是我們面臨的巨大難題之一。

  2020年12月1日,是一次難忘的采訪。為了給我們講解“氫原子磁共振原理”,陸續(xù)有13位工程技術人員走進會議室。他們十分耐心且盡可能詳盡地講解著,但我們還是一頭霧水。

  《超級裝備》紀錄片所呈現的裝備,無不是人類最高等級的智慧結晶,充滿科學原理、專業(yè)術語和枯燥數據,是其“天然秉性”。但作為紀錄片創(chuàng)作者,我們面臨的困境是,如何讓普通觀眾理解這些“高級抽象”。

  我想到美國作家海倫·凱勒。在她年幼時,莎莉文老師曾把她的手放入泉水,讓她感受水的清涼;讓她觸摸落英,感受花瓣的柔軟。后來,海倫·凱勒寫道,“我的春天是一座玫瑰園……”

  泉水、花朵是具象的,但人對“春天”的感受是抽象的;泉水、花朵是簡單的,但人對“春天”的感受是復雜的。從具象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必由之路。

  會議室里,13張疑惑的面孔組成一本啟示錄,讓我明白自己的使命是,化繁為簡,重返具象。

  但這并不容易。如果把專業(yè)知識比作難啃的“硬骨頭”,并非我們把骨頭敲碎,觀眾就能明白。因為敲得再碎,它還是“骨頭”,性狀沒有改變。而是我們必須把“骨頭”吃下去,并且分泌大量的“消化酶”去分解和消化,最終把它們變成易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這不是簡單的物理過程,而是復雜的化學過程。

  于是,在“深海一號”,“高120米、總重量超5萬噸”的抽象數據,被我們轉化為“相當于40層樓的高度,投影平面有2個標準足球場大小,排水量相當于3艘中型航母”的具象信息。

  于是,在白鶴灘水電站,“壩高289米、壩長709米、澆筑它要耗費800多萬立方混凝土”的枯燥數字,被我們轉化為“壩體相當于埃及胡夫金字塔體積的3倍多”的空間信息。

  而水輪發(fā)電機組內部由“屈服780”特種鋼打造的蝸殼,針對它“承壓強度為每平方厘米780兆帕”的抽象信息,我們先把“780兆帕壓強”換算成“8噸重量”,再根據成年非洲大象每頭3~5噸的體重,最終將蝸殼的承壓能力轉化為“相當于人的指甲蓋上站兩頭非洲成年大象”。

  一次次想象和轉化,讓我們仿佛也經歷了從抽象的“春天”重返具象的泉水和花朵的過程。但是,我們的創(chuàng)作困境以及在掙脫困境后的美妙感受,觀眾在紀錄片里卻無法分享到?!冻壯b備》圖書又一次彌補了這個空缺。

  在《影像里的“超級裝備”》這一章,焦點從臺前轉向了幕后,以“拍攝日志”的形式,描述了創(chuàng)作者把“無機”的裝備拍出“有機”的質感、將指尖上的精密裝備拍成恢宏宇宙的創(chuàng)新巧思,也展現了攝制組在海底隧道、裝備車間、醫(yī)院手術室等不同場景下的極限拍攝,讓讀者充分感受到,紀錄片人每一次的乘風破浪,不僅是為了紀錄中國工業(yè)的壯麗風景,也是為了自己的“詩和遠方”。

  從紀錄片到圖書,《超級裝備》并不只是從畫面變成了文字,從動態(tài)變成了靜態(tài),從有聲變成了無聲,而是從多個維度完成了一次復雜的轉化。圖書對隱藏在紀錄片背后的多重信息進行了解壓,讓人們了解到“超級裝備”的前世今生和臺前幕后。

  如果說,紀錄片呈現的是冰山一角,那么《超級裝備》圖書,則把海面以下更大體量的冰山顯現了出來。所以我想,“紀錄片+圖書”是最好的安排。

  (作者系紀錄片《超級裝備》總導演、圖書《超級裝備》總編輯)


文章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唐詩絮
軍情熱議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