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會館》新書分享會暨“重拾臺灣會館歷史記憶、見證兩岸文化同氣連枝”主題沙龍活動現(xiàn)場熱烈。(攝影 李昕)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11月25日訊:(記者李昕)“我雖然沒有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沒有經(jīng)歷過中華民族曾經(jīng)的苦難,可我到各省采風,更多次到寶島臺灣參訪,參觀一處處戰(zhàn)爭遺跡,親手觸摸著外敵給中華民族、給兩岸同胞帶來的創(chuàng)傷,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才有了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的沖動?!薄杜_灣會館》的作者高超表示。
11月24日下午,當代作家高超先生創(chuàng)作的長篇歷史小說《臺灣會館》新書分享會暨“重拾臺灣會館歷史記憶、見證兩岸文化同氣連枝”主題沙龍活動在兩岸青年書店成功舉辦。該活動由九州出版社主辦,溫暖的BaoBao·兩岸·青年書店協(xié)辦。九州出版社相關部門,兩岸專家、藝術家,文學愛好者60余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從臺灣會館入手,妙寫兩岸同心曲
“臺灣會館”史上為臺灣赴考舉子進京會試的棲息之所,同時也是來京臺灣同鄉(xiāng)縉紳的暫居之處。因此成為兩岸共同的歷史見證,京臺之間橫亙數(shù)百年的歷史紐帶。
《臺灣會館》一書,便是以北京臺灣會館為視角,以歷史事件“五人上書”為開篇,以60萬字的宏大篇幅,全景式展現(xiàn)了晚清時期(1895年至1910年間),中華民族遭受強敵肆意欺凌、社會急劇動蕩、底層民不聊生、兩岸同胞頑強抗爭的歷史。
當代作家高超先生介紹創(chuàng)作初衷。(攝影 李昕)
該書以大量的史書和文獻資料為依據(jù),清晰說明了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同源,臺灣自古屬于中國的歷史經(jīng)緯,精彩再現(xiàn)了當民族遭受劫難的歷史時刻,兩岸同胞攜手并肩共同抗擊外敵的生動場景與歷史編碼,細致刻畫了臺灣同胞“與其生為降虜,不如死為義民”民族氣節(jié),和兩岸同胞“國不統(tǒng), 寧愿死”謀求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精神。
“把臺灣會館寫入一部文字作品,高超是第一人。相信這對兩岸歷史,兩岸同胞來講,都將是一筆偉大的人文財富?!北本┞?lián)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教授表示。
有價值創(chuàng)作,傳遞兩岸融合力量
“希望在兩岸散播無形的種子,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兩岸和平統(tǒng)一盡一份力,擰一股繩?!备叱罡幸幻麆?chuàng)作者的責任,并將這種責任和使命感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
李振廣教授表示,“如何書寫兩岸,是對當代作家的重大考驗?!薄杜_灣會館》的出版發(fā)行,必將喚起“覆巢之下無完卵”、“統(tǒng)則強、分必亂”的真理性回歸,這在提升兩岸同胞特別是臺灣同胞對和平統(tǒng)一的認同與信心上,可以起到啟示與引領作用。
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東省國畫院副院長馬漢躍認為,這部作品回溯了中華民族特別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記憶,啟發(fā)了民族精神的自覺,無形中觸發(fā)了兩岸同胞的共同關照和心靈契合。就如何書寫歷史記憶,《臺灣會館》提供了新的探索文本,是文化力量的再一次彰顯,“從獲得國家立項中可以感知”。
作家鋼凝表示,從《臺灣會館》可以看出高超先生以作家的時代責任感、社會責任感、歷史責任感,以宏大的敘事、細膩的情節(jié)勾勒出兩岸民眾共御外敵的生動圖景,讀來蕩氣回腸,是一部新時代文學應運而生的典型之作,是一部受歲月和生命委托之作,一部有力證明文學地位價值尊嚴的作品。
“推進兩岸交流,讓更多臺灣青年讀到這樣的作品,有利于排除‘去中國化’遺毒,重塑臺灣年輕世代正確的兩岸觀?!?span style="text-wrap: wrap;">李振廣教授說。(完)
新書分享會和主題沙龍活動在兩岸青年書店舉辦。(攝影 李昕)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