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兩岸媒體人走進武當山博物館 探尋武當起源與文化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 新聞 > 涉臺新聞      2023-09-23 11:07:13

兩岸媒體人走進武當山博物館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9月23日訊: 罕見的金龍、玉璧、山簡,83道工序制成的木雕圣旨,價值連城的文物雕像,神秘的鎖口劍,進香的令旗、萬民傘……一件件珍貴精美的文物陳列在武當山博物館,與千年后的人們展開一場關于“道”的對話。9月22日上午,參加第十七屆海峽兩岸媒體荊楚行的嘉賓走進武當山博物館,探尋關于武當?shù)钠鹪磁c發(fā)展,了解武當山厚重的歷史文化。

  迎面沿石階而上,兩岸媒體人步入展館序廳,抬頭望去6尊六甲神塑像分布在序廳兩旁,猶如古典軍陣儀仗,造型逼真,神態(tài)各異,形如真人,據(jù)悉這是明代皇帝敕命工部鑄造的國家級藝術品。

  兩岸媒體記者們分別參觀了建筑藝術廳、仙山名人廳、道教造像廳、香俗文化廳、道教簡史廳、武術養(yǎng)生廳、道教音樂廳,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對武當武術養(yǎng)生、香俗文化、道教簡史、建筑藝術等有了更詳盡的了解。

兩岸媒體人在道教造像展廳參觀 攝/黃楊

  走進道教造像展廳,所有嘉賓都不由自主地發(fā)出贊嘆聲!但見眼前造型各異的雕像好似軍陣列隊,虎虎生威,場面令人震撼。據(jù)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展廳中所存放的文物有90%都是國家一級文物。陳列最前方的一尊雕像據(jù)說是唐代玉雕真武像,整體用一塊玉石雕制,是武當山僅存的一尊大型玉雕像。該像通高67厘米,披發(fā)盤腿端坐,雙目微合,雙手互疊置于丹田掐訣,似正入靜修煉。內著圓領內衣,外罩直領長衫,滿頭披發(fā)絲絲清晰,臉部神情凝重。整個玉雕形態(tài)傳神,配以玉石的光潔質感,更顯得生動,其雕琢技法嫻熟、精湛,為玉雕精品。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圣地、內家拳發(fā)祥地、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94年武當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06年武當武術、武當宮觀道樂、武當山道教醫(yī)藥、武當山廟會分別被列入國家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10年10月,經(jīng)國務院臺辦批準,在武當山特區(qū)設立“武當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管理辦公室”,這是第二家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武當山古建筑群類型多樣,用材廣泛,各項設計、構造、裝飾、陳設,不論木構宮觀、銅鑄殿堂、石作巖廟,以及銅鑄、木雕、石雕、泥塑等各類神像都達到了高度的藝術成就。武當山現(xiàn)存建筑其規(guī)模之大,規(guī)劃之高,構造之嚴謹,裝飾之精美,神像、供器之多,在中國現(xiàn)存道教建筑中是絕無僅有的,也是我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明代建筑群。

木雕圣旨 攝/黃楊

  在武當山博物館建筑藝術展廳內,還珍藏著一塊非常珍貴的木雕圣旨。這塊木雕圣旨牌是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皇帝敕諭武當山的圣旨,原藏于五龍宮,為永樂皇帝專門為武當山道教宮觀道教徒所頒諭的禁令圣旨,同永樂御碑亭中的《下道士碑》內容一致,是僅存3塊木雕圣旨中最為考究的1塊。其底版由百年銀杏樹制作,邊框為杉木,朱紅底金字,頂部呈半弧形,中部楷書陰刻永樂皇帝禁令,邊框四周設九條龍紋,背面邊框裝飾陽紋團云圖案,圣旨內容與紋飾皆由漆金工藝做成,十分精細考究。據(jù)專家考證,制作此圣旨牌共需83道工序,是武當山遺存的明代珍貴文物,系鎮(zhèn)館之寶。

  金龍、玉璧、山簡為一套,出土于武當山紫霄宮附近,是明代建文帝元年,朱元璋之子湘獻王朱柏,于元宵節(jié)到武當山紫霄宮福地殿設立羅天大醮而投放的通神之物,即金龍負山簡玉璧飛天通天通神。

玉璧 攝/黃楊

  玉璧年代為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直徑8㎝,厚0.3㎝。1981年同金龍、山簡一道出土,是建文號的孤品,十分珍貴。金龍、玉璧、山簡被國家文物鑒定組組長單士元老人定為武當“鎮(zhèn)山之寶”。

金龍 攝/黃楊

  金龍為黃金制成,長11.5 厘米,寬0.5厘米,精巧異常。玉璧為圓形,直徑0.8厘米。石簡為長方形,長29厘米,寬7.5厘米,厚0.8厘米,正反兩面都有文字,正面為篆書咒語,背面豎刻銘文共6行150字。銘文記述了明代建文帝元年(1399年),朱元璋的兒子湘獻王朱柏在封地荊州太暉觀修普天大醮五晝夜后,命經(jīng)箓法師臣周思禮到武當山紫霄宮福地告聞,投放金龍負山簡玉璧飛天通天通神。這組文物是現(xiàn)存非常少見的比較完整的道教“投龍”法器。醮事后僅幾個月,因建文帝“削藩”,朱柏成為首批削藩的5個藩王之一,因懼怕建文帝指責治罪,自焚身亡,成為皇權斗爭的犧牲品。不久,燕王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成功奪取江山,并下令廢除“建文”年號。建文帝時代遺存在全國寥寥無幾。

 萬民傘 攝/黃楊

  以朝真武神為主要特征的武當山進香風俗,在宋代已有記載。到武當山進香的信士,俗稱“齋公”,又統(tǒng)稱“香客”。對于香客來說,朝武當山是一件重大而神圣的事情,必須遵守一定的規(guī)矩、習慣和程序儀式。

  香俗文化展廳,展出了許多朝山進香的令旗、萬民傘,還有民間朝山進香進獻給真武大帝的神冠、瓷燒壽桃。另外,朝山許大愿用的鎖口劍也是首次展出。(黃楊)


臺灣快評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