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4月14日訊:據臺灣“聯(lián)合新聞網”報道,臺當局農業(yè)部門強調糧食自給率,但在島內產銷失衡時,短期仍以大量進口解決,農業(yè)界人士批評,現(xiàn)在追求的是各項糧食的儲備與流通控管,而非急就章的遇到問題就進口,最終只能買到最貴的產品,最后又是納稅人埋單,產銷失衡的問題也未解決。
報道稱,臺農業(yè)部門去年8月間曾針對疫情期間的糧食進行盤點,當時稱畜禽產品如豬雞蛋等供應、庫存都無虞,不料短短半年間,島內供應不足,價格飆漲,因此進口短期,以解決供需失衡。
財團法人臺北糧食協(xié)進會執(zhí)行長劉志偉表示,過去幾年為追求虛幻的糧食自給率,做了大量農作物補貼,反觀缺豬、缺雞、缺蛋的問題去年就已預見,卻沒有做好進口流程與儲備,現(xiàn)在急就章的緊急進口,只能買到最貴的產品,最后又是納稅人埋單,且產銷失衡的問題,也沒辦法即時、適時地解決。
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系教授陳明汝表示,進口僅能短期救急,不能解決產業(yè)長期問題,以雞蛋為例,這幾年寡產母雞多,農民不愿淘汰、利用率低,成為“超級惡性循環(huán)”,除了鼓勵輔導硬體改變,加上人員教育,整個產業(yè)鏈慢慢改變轉型,至少要五年以上,才有機會逐漸步入正軌。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