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通訊:讓路易·艾黎精神薪火相傳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國際新聞      2022-10-21 09:40:24

新華社新西蘭克賴斯特徹奇10月20日電 通訊:讓路易·艾黎精神薪火相傳

新華社記者盧懷謙 郭磊 李惠子

10月20日,在路易·艾黎先生的故鄉(xiāng)——新西蘭南島最大城市克賴斯特徹奇,鮮花盛開,春光明媚。市政廳內,中新兩國人士聚集一堂,熱議新時代繼續(xù)傳承和弘揚路易·艾黎精神,共同為兩國關系開創(chuàng)更加美好的未來。

作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路易·艾黎自1927年起在華工作生活60年,與中國人民風雨同舟,是工業(yè)合作社運動發(fā)起者,山丹培黎學校創(chuàng)辦者,將畢生獻給了中國民族獨立和國家建設事業(yè),為中國人民和新西蘭人民架起了友誼之橋。他的事跡至今在中新兩國廣為流傳。

在中國駐新西蘭大使館與中國駐克賴斯特徹奇總領館聯合主辦的中新建交50周年暨紀念路易·艾黎精神研討會上,與會者共同緬懷這位國際友人,探討中新友好關系未來行穩(wěn)致遠之路。

路易·艾黎的堂妹喬斯林·艾黎·沃特金介紹了路易·艾黎的生平以及為中新友好作出的貢獻。談起對路易·艾黎的第二故鄉(xiāng)甘肅省山丹縣的一次訪問,她仍然記憶猶新?!拔覀兊缴降たh的那一天,山丹人民傾城而出,熱烈歡迎路易·艾黎的家人,人們對老朋友路易·艾黎及其家人的感情如此深厚,讓人永生難忘,相信這種友情會傳承下去。”

革命烈士鄧中夏的侄子鄧邦鎮(zhèn)是路易·艾黎的養(yǎng)子。他回憶說,路易·艾黎就像親生父親一樣,不僅照料他的生活,還鼓勵他發(fā)展自己擅長的油畫創(chuàng)作。鄧邦鎮(zhèn)后來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在路易·艾黎精神的引領下,鄧邦鎮(zhèn)與妻兒一起,長期致力于中新文化藝術交流。

新中友協名譽主席、新西蘭前議長戴維·卡特說,他和女兒都與中國結下緣分,他自己多次到訪中國,女兒則是新西蘭首都惠靈頓的友好城市福建省廈門市一所高中的英語教師。他說,新中兩國盡管政治制度、歷史文化和發(fā)展階段有所差異,但彼此相互尊重,實現了互利共贏。他對新中關系的未來充滿信心。

中國駐新西蘭大使王小龍表示,正是在中新兩國幾代人共同努力下,在眾多像路易·艾黎一樣的友好人士推動下,中新關系始終走在中國與西方國家關系的前列,成為不同社會制度、歷史文化、發(fā)展階段、經濟體量國家間合作共贏的典范,為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王小龍說,中新關系的良好局面得來不易。展望未來,雙方要沿著路易·艾黎走過的道路,充分發(fā)掘他為我們留下的豐厚精神遺產,共同落實好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共識,順應兩國人民的殷切期盼,將中新友好事業(yè)繼續(xù)下去,攜手開創(chuàng)更加美好的未來。

曾到訪中國50多次的新中友協前主席榮大偉(英文名戴夫·布羅米奇)說,新中友誼將由兩國年輕一代來傳承,讓兩國友好日益深厚。繼續(xù)弘揚路易·艾黎精神的關鍵,在于增進對中國人民和中國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新西蘭前駐華大使包逸之(英文名托尼·布朗)表示,50年來,新中兩國關系健康發(fā)展,人文交流一直是兩國關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近年來,兩國人員往來日益頻繁,學習中文已經在新西蘭校園蔚然成風,這有利于新西蘭人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加強兩國民間交流,增進友誼,讓路易·艾黎精神在兩國人民特別是青年人之間傳承發(fā)展,綿綿不絕。

榮膺甘肅省外國專家“敦煌獎”的克賴斯特徹奇市中國友好城市委員會副主席邱明春表示,路易·艾黎精神是新中兩國人民引以為豪的共有精神財富和偉大遺產。國之交在于民相親,廣大新西蘭華僑華人應繼續(xù)發(fā)揮橋梁和紐帶作用,推動新中兩國和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研討會當天還舉行了路易·艾黎生平圖片展,吸引了眾多當地民眾觀看。

市政廳外,克賴斯特徹奇的母親河雅芳河潺潺流過,兩岸綠草如茵,春光燦爛。

文章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徐亞旻
寰球熱點
國際觀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