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民主幌子的后面·禍亂之源:嗜戰(zhàn)的美國 平民的夢魘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國際觀察      2021-12-08 13:53:13

  二戰(zhàn)結束,尤其是“9·11”事件以來,自詡為“山巔之城”的美國屢次高舉“民主”的大旗,以所謂正義之名,悍然開動戰(zhàn)爭機器,肆意干涉他國內政。硝煙過后,所謂的民主沒有實現,只留下一個個混亂不堪、民生凋敝的國家。

  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利比亞……這些國家都曾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如今,卻成為戰(zhàn)爭與貧苦交加的代名詞。

  回望這些國家過去數十年的歷史,在眾多苦難掙扎背后,總會看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攪動時局、破壞安寧的影子。從伊拉克到阿富汗,從敘利亞到利比亞,西方勢力打著“民主”“人權”的幌子,對這些主權國家動輒以武力相加、以制裁打壓,讓很多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久久陷于人道主義災難,至今看不到曙光。

  當地居民 馬蘇德:想想美國,他們去往任何一個國家,除了把痛苦帶到每個家庭,沒有任何其他作為。

  “伊拉克死亡數據”是一個非營利網站,專門統計、更新2003年伊拉克戰(zhàn)爭以來,因暴力而非正常死亡的伊拉克人人數。在網站首頁上有這樣一句話:“我們不統計尸體的數量?!边@是2002年,時任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湯米·弗蘭克斯,在回應2001-2002年間美國在阿富汗炸死1000名“基地”組織成員和塔利班人員時說的話。

  美國布朗大學沃森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戰(zhàn)爭成本核算”項目2021年9月發(fā)布的《美國“9·11”后戰(zhàn)爭的真實成本》報告概要顯示,“9·11”事件之后,在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也門、巴基斯坦等國,美國發(fā)動的戰(zhàn)爭共導致89.7萬到92.9萬人死亡,其中平民占四成以上。

  美國布朗大學沃森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戰(zhàn)爭成本核算”項目聯合主任 斯蒂芬妮·薩維爾:(根據我們的估算)阿富汗戰(zhàn)爭導致的直接死亡人數為24.1萬,這個數字只包括例如因轟炸、槍擊直接死亡的人數,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成倍計算的間接死亡人數,戰(zhàn)爭會引發(fā)很多連鎖反應。

  據不完全統計,自1945年二戰(zhàn)結束至2001年,世界上153個地區(qū)發(fā)生的248次武裝沖突中,由美發(fā)起的為201場,約占81%。其中包括13場海外戰(zhàn)爭,大多有盟國參與。

  自1950年6月起,美國糾集十幾個國家組成所謂“聯合國軍”武裝干涉朝鮮半島南北雙方之間爆發(fā)的內戰(zhàn),導致300多萬平民死亡。

  1955至1975年的越南戰(zhàn)爭,造成200萬平民死亡。

  1999年,以美為首的北約軍隊打著“避免人道主義災難”旗號,公然繞過聯合國安理會,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進行78天持續(xù)轟炸,造成8000多無辜平民傷亡。

  2001年10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以打擊“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為名入侵阿富汗。

  2003年3月,美國不顧國際社會普遍反對,聯合英國等以莫須有罪名侵入伊拉克,導致約20萬至25萬平民死亡,其中美軍直接致死超過1.6萬人。

  美國和其盟友發(fā)動的多次侵略戰(zhàn)爭,給受害國造成大量平民死亡和財產損失,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

  伊拉克費盧杰,擁有世界上最高的出生缺陷率,甚至比二戰(zhàn)時美國投下原子彈的日本廣島和長崎的還要高。

  庫塞·穆罕穆德的女兒薩巴,出生時脊椎和右側腰部嚴重畸形,至今仍然在痛苦中掙扎。

  薩巴的父親 庫塞·穆罕默德:當我們從護士手中接過剛出生的她時,是被包裹住的,我們沒有意識到她有這個問題。但當我的母親在家里給她清洗時,她讓我過來好好檢查她的身體。說實話,當我看到的時候,我哽咽說不出話,這簡直太不幸了。

  造成薩巴悲慘遭遇的正是被形容為“殺人不見血”的貧鈾彈,而這種武器卻在美國的對外戰(zhàn)爭中不止一次地被肆意使用。從海灣戰(zhàn)爭到科索沃戰(zhàn)爭,再到伊拉克戰(zhàn)爭中,美國一次又一次地使用了貧鈾彈。

  為達到戰(zhàn)爭目的,采用極端手段針對平民的案例,在美國發(fā)動的戰(zhàn)爭中比比皆是。在朝鮮戰(zhàn)爭期間,美軍就曾在朝鮮北部和中國東北部分地區(qū)秘密實施細菌戰(zhàn),以飛機布撒大量帶有鼠疫桿菌、霍亂弧菌等病菌的昆蟲、老鼠等媒介物;越南戰(zhàn)爭期間,美國在越投放約2000萬加侖的落葉劑(橙劑),導致40萬越南人死亡、200萬越南人罹患癌癥或其他疾病。

  扯開民主的幌子,背后卻是肆意屠殺平民、使用極端手段進行無差別攻擊、致使成千上萬的人流離失所。美國所謂的“為正義而戰(zhàn)”不僅沒有帶來光彩的榮譽,反倒將累累罪行永遠刻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袁丹華
寰球熱點
國際觀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