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百年一遇”的極端天氣為何越來越常見 會成為常態(tài)嗎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 新聞 > 國際新聞      2021-07-12 14:23:40

  “百年一遇”的極端天氣為何越來越常見

  閱讀提示

  全球每年超過500萬人的死亡與氣候變化導致的異常寒冷或炎熱天氣有關(guān)。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這一趨勢可能進一步惡化。降低進一步溫度波動風險的最簡單方法,就是減少化石燃料排放,并停止森林砍伐等。

  又一場極端熱浪正席卷美國西海岸。

  當?shù)貢r間7月9日,美國死亡谷國家公園的氣溫達到了驚人的130華氏度(約54.4攝氏度)。

  僅僅10多天前,素來氣候溫和的北美剛經(jīng)歷罕見熱浪,多地最高溫度飆升至40攝氏度以上。美國和加拿大有數(shù)百人死于高溫天氣。

  而在今年2月,冬季風暴“烏里”帶來的暴雪低溫天氣,導致美國幾十人死亡……

  不只是北美地區(qū),今年以來,世界不少地方氣溫如同坐“過山車”,天氣“忽冷忽熱”,創(chuàng)紀錄的寒潮、暴風雪和高溫天氣頻繁出現(xiàn)。

  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原因何在?這種氣候格局會成為常態(tài)嗎,人類又該如何應對?

  一

  死亡谷國家公園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和內(nèi)華達州的邊界沿線。此前的6月17日,這里剛迎來54攝氏度的高溫天氣。

  歷史上,1913年7月10日在死亡谷國家公園測得的134華氏度(約56.7攝氏度),以最高氣溫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

  而在加拿大,上月底,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南部的一個小鎮(zhèn)利頓,以49.6攝氏度創(chuàng)下加拿大歷史最高溫紀錄。往年這個時候,這個山區(qū)小鎮(zhèn)的最高氣溫一般在25攝氏度左右。

  位于北緯50度附近的利頓,在上月的27日至29日,連續(xù)三天以46.6、47.9和49.6攝氏度打破加拿大全國紀錄。

  同樣,在6月26日至28日的3天時間,美國西北部的俄勒岡州波特蘭的最高氣溫也連續(xù)創(chuàng)下該市紀錄——42.2、44.4和46.1攝氏度。

  根據(jù)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7月9日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今年6月是美國有氣象記錄的127年中,最熱的一個6月。西海岸和東海岸都在這個月遭遇了創(chuàng)紀錄的熱浪。

  對此,英國氣象局氣象學家克里斯蒂斯指出,如果沒有人為影響,美加地區(qū)幾乎不可能出現(xiàn)如此高溫,也不會在6月如此炎熱。以往在沒有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下,美國西北部和加拿大西南部很多年才出現(xiàn)一次極端高溫,但如今極端天氣可能每15年左右就會出現(xiàn)一次。

  二

  不只是北美地區(qū),整個北半球高緯度地區(qū)都在遭遇極端天氣。

  據(jù)報道,俄羅斯的莫斯科(34.8攝氏度)、芬蘭的赫爾辛基(31.7攝氏度),以及白俄羅斯和愛沙尼亞也都打破了各自6月高溫紀錄。

  甚至西伯利亞也經(jīng)歷了熱浪天氣,使得北冰洋邊緣海的海冰數(shù)量減少到一年中的最低水平。

  俄羅斯奧伊米亞康鎮(zhèn)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冷的有人居住的地方,6月高溫一度達到歷史最高點31.6攝氏度。

  日前,有媒體報道,科威特多地出現(xiàn)極端高溫天氣。

  有人用室外測溫器測得街道陰涼處的溫度是54攝氏度,而陽光下的最高溫甚至達到了73攝氏度,出門像是踩進鐵板燒。

  當?shù)貧庀蟛块T預計,科威特的高溫還將持續(xù)并在7月底達到全年最高。

  而據(jù)希臘媒體報道,進入7月,希臘全境多地最高溫達到40多攝氏度。

  相比北半球的高溫,6月,南半球的智利也經(jīng)歷了一連串的極端氣候事件,浪潮、龍卷風和冬季熱浪接連來襲。

  盡管“冰火兩重天”,但在學者看來,它們背后有一個共同的罪魁禍首——氣候變化。

  智利圣地亞哥大學氣候?qū)W家勞爾·科爾德羅認為:“不幸的是,氣候變化正在讓極端氣候事件變得更加頻繁和激烈。這其中,不僅有熱浪、龍卷風、干旱,還有會造成風暴潮的海上極端風暴?!?/p>

  三

  過去“幾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極端天氣,正變得越來越常見。

  根據(jù)世界氣象組織的數(shù)據(jù),地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20年中有19年發(fā)生在21世紀。

  近日,發(fā)表在英國《柳葉刀·星球健康》雜志上的一項新國際研究指出,全球每年有超過500萬人的死亡與氣候變化導致的異常寒冷或炎熱天氣有關(guān)。全球每年有9.4%的死亡可歸因于“非適宜”的溫度。

  該研究的作者說,預計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這一趨勢可能進一步惡化。

  氣候變化對人類的生活產(chǎn)生無可挽回的影響。受全球變暖影響,北極地區(qū)變暖的速度是全球其他地區(qū)的2倍。大量冰川融化,海冰消融,北極海冰去年秋季達到歷史第二少。

  對此,聯(lián)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類活動導致了一半以上的全球變暖。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極有可能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因。

  解決辦法并非沒有。

  在絕大多數(shù)科學家看來,降低進一步溫度波動風險的最簡單方法,就是減少化石燃料排放,并停止森林砍伐。

  2015年,《巴黎協(xié)定》成為繼《京都議定書》后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氣候協(xié)議,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了安排。目標是在21世紀末,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較工業(yè)化前水平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nèi),并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nèi)而努力。

  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yè),擺脫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更是道阻且長。而要提高全社會氣候韌性,減緩未來氣候變化,減排是治本之策。

  趙曉展


文章來源:工人日報
責任編輯:徐亞旻
寰球熱點
國際觀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