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5日電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的“中國觀察家”欄目,24日刊登了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克雷格·艾倫的文章。文章稱,與中國的貿易爭端給美國帶來嚴重損失。美國政府的當務之急,應該是盡快和中國回到談判桌。
資料圖:美國休斯敦的農貿集市。
文章首先指出,前總統(tǒng)特朗普執(zhí)政時期,美國出臺的一系列為“重新調整商業(yè)關系”而實施的政策,使得中美關系出現惡化。
雖然現任總統(tǒng)拜登仍在對相關政策進行“自上而下”的評估,但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已經明確表示,任何關稅動向都將取決于三個因素:與中國的對話、第一階段貿易協(xié)定的有效性以及美國對華戰(zhàn)略。
不過,克雷格·艾倫在文章中提醒拜登政府,他們還應當考慮第四個因素:美國將付出的代價。文章援引牛津經濟研究院的一項研究指出,在中美貿易爭端最為嚴重的時期,美國損失了約24.5萬個工作崗位和1080億美元的GDP。
文章認為,華盛頓方面在考慮外交政策時,似乎與美國各地中產階級對貿易、關稅等問題的看法存在脫節(jié)。
文章列舉了2019年商業(yè)圓桌會議的一項研究指出,加利福尼亞州多達五分之一的工作依賴于國際貿易,其中近14.6萬個工作崗位是由對中國的出口支撐;同年,密歇根木材產量的80%都由中國買家承包,現在則降到了不足10%。一位密歇根州的木材出口商抱怨說,“全國幾十家工廠已經關閉,成千上萬的好工作機會也隨之流失。”
除此之外,文章還認為,中國市場規(guī)模巨大,且美國有很多長年扎根中國的公司,美國公司在中國生產的產品中,80%都在中國銷售,只有7%會出口到美國。如果美國公司不能在中國開展業(yè)務,他們在包括美國市場在內的業(yè)務都將受到威脅,廣泛的貿易限制,還可能嚴重損害美國的競爭力。
穆迪分析公司稱,美國對中國商品征收關稅所產生的成本,九成以上是由美國公司承擔的。
克雷格·艾倫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正在通過無效的關稅、嚴厲的出口控制措施和其他限制,毫無必要地阻礙貿易關系。他稱,這肯定會削弱美國的技術領先地位,還會影響美國的就業(yè)。
克雷格·艾倫認為,美國需要就很多對華政策進行重新評估,包括限制中國學生進入美國大學、阻止中國進入美國資本市場和限制雙向投資等,因為這些行為破壞了商業(yè)和民間關系所依賴的穩(wěn)定性和可預見性。他同時呼吁,美國應盡快和中國回到談判桌。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