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十顆紅星炮班”的紅色尋根之旅:尋訪您,成為您

華夏經緯網 > 軍事 > 軍史鉤沉      2021-03-24 14:17:20

  跨越時空的偶遇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李 康 通訊員 鄒珺宇

  

“十顆紅星炮班”二炮手樊樹甲

  志愿軍炮手果斷下令,將炮位周圍的燃料點著,以吸引敵人火力,保護橋體安全。在敵人猛烈的火力壓制下,這位炮手和戰(zhàn)友對著敵機射擊,直至壯烈犧牲……

  夜幕降臨,一場反映抗美援朝英勇戰(zhàn)斗故事的電影,在新疆軍區(qū)某團五營一連駐地拉開帷幕。

  臺下官兵淚眼婆娑:影片中激烈的戰(zhàn)斗場景,與老英雄樊樹甲口述的連史是那么相似,歷史仿佛就在眼前——

  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十顆紅星炮班”二炮手樊樹甲,與戰(zhàn)友們用一門單管37毫米高射炮,擊落敵機10架,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戰(zhàn)場奇跡……

  這段輝煌的歷史,是連隊官兵永遠抹不去的記憶。如今老英雄樊樹甲成為連隊的編外教員。每逢擔負大項任務、取得重大成績,連隊官兵都會向老英雄匯報喜訊。樊樹甲也會時不時通過視頻連線,給全連官兵加油鼓勁。

  “我們還能找到連隊當年參戰(zhàn)的老英雄,這得源于一場跨越時空的偶遇。”連隊指導員丁維昌說。

  2019年8月,時任“十顆紅星炮班”班長李剛強在河南老家休假期間,特意趕往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看看那門“十顆紅星炮”。

  蘇制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的防盾板上,10顆紅星在軍綠色油漆的映襯下熠熠奪目,記載著擊落10架敵機的赫赫功勛……

  正當李剛強看得入神時,一位青年風塵仆仆向“十顆紅星炮”快步走來,駐足停留,拍照、錄像。

  也許是共同的敬意引起了李剛強內心的共鳴:“難道他也和我們連的功臣炮有淵源?”帶著疑問,李剛強主動走向前去詢問。

  “我是帶著爺爺的囑托來的,要把照片帶回去給爺爺看看。”年輕人說,他的爺爺曾是這門功勛炮的二炮手。

  “您爺爺叫什么名字?”李剛強震驚了。

  “樊樹甲!”

  “什么?您再說一遍?”李剛強以為自己聽錯了。

  “樊、樹、甲!”年輕人一字一頓地回答。

  樊樹甲,多么熟悉的名字啊!幾年來,李剛強曾經無數次給戰(zhàn)友們講述過樊樹甲的故事——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二炮手樊樹甲用這門功勛炮三發(fā)炮彈打下敵人領航長機,手臂受傷仍堅持英勇作戰(zhàn)。李剛強在前輩們的英雄故事中滋養(yǎng)成長,又成為講述這個故事的人。

  這些年,連隊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活動,掀起挖掘連史故事、探尋連隊老前輩的熱潮。官兵們在一茬茬退伍老兵中尋根溯源,逐步修訂完善連史。

  然而,由于年代久遠和部隊多次整編移防,那些曾經親歷“十顆紅星炮班”輝煌戰(zhàn)績的老英雄大多杳無音訊。

  誰知,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李剛強像見到了久別重逢的親人一樣,緊緊握住了年輕人的手:“太好了!太好了!我們終于找到了……”

  自此,連隊官兵與老英雄樊樹甲建立起密切聯系。兩代軍人,跨越近70年時空,成為親密戰(zhàn)友。

  “十顆紅星炮班”的紅色尋根之旅——

  尋訪您,成為您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李 康 通訊員 鄒珺宇

  原來,英雄離自己并不是那么遠

  “你的血壓偏高,雖然沒有超過規(guī)定的紅線,但出于安全考慮,軍醫(yī)建議你留守……”最近一次赴高原駐訓前,新疆軍區(qū)某團五營一連指導員丁維昌找來士兵蘇磊。

  “我身體好好的,這點小問題算什么?我是班里二炮手,不去高原駐訓,回頭和樊老視頻時可咋說……”蘇磊堅持要和連隊一起上高原。

  又一次綜合體檢后,蘇磊終于踏上了前往雪域高原的征途。

  回憶起蘇磊入伍一年多的變化,丁維昌頗為感慨——

  2019年9月,大學生蘇磊懷揣著建功軍營的英雄夢,走進火熱軍營。然而,兵之初并沒有他想象得那樣快意瀟灑。幾次摸底考核下來,蘇磊的引體向上和三公里越野成績都在連里墊底,一連串打擊將他的優(yōu)越感一點點削去。

  一番努力過后,成績還是沒有明顯起色,蘇磊變得消沉起來——訓練,能躲就躲;工作,敷衍了事。軍裝沒穿幾天,他開始覺得“此地不宜久留”。

  下連后,蘇磊被分到了五營一連。入連第一課,丁維昌就給新兵們講述連隊的輝煌戰(zhàn)史。

  “故事倒是很精彩!但這些陳年舊事,都離我們太遠了?!碧K磊小聲嘀咕起來?!笆w紅星炮班”班長康福鵬無意間聽到這些后,感到很不是滋味。那些自己曾引以為傲、無比尊崇的英雄前輩和不朽精神,為什么會被新戰(zhàn)友當成“過眼云煙”呢?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新一代軍人正在扛起強軍重任。但是,“大水漫灌”的教育方式已經適應不了當代官兵的“口味”。如何在新時代強基固本、鑄牢軍魂,讓連史更鮮活,讓故事更走心,成為擺在連隊官兵面前的一道嚴肅命題。

  康福鵬特意向連隊申請,把新兵蘇磊分到“十顆紅星炮班”。作為連隊榮譽室管理員,康福鵬每次整理榮譽室時,都特意將蘇磊帶在身邊。

  榮譽室里,陳列著連隊先輩們在抗美援朝時期留下的赫赫功勛。擦拭整理“二等功臣連”連旗、紀念獎章、《戰(zhàn)斗大記事》以及《好事集》等一件件珍貴的老物件,耳濡目染之間,讓剛入軍營的蘇磊對連隊歷史有了全新的認識。

  “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我宣誓……”連慶日這天,在營區(qū)“十顆紅星炮”雕像前,連隊官兵將軍人誓言吼得震天響。蘇磊發(fā)現,今天戰(zhàn)友們的眼神有些不一般,里面有英雄傳人的血性豪情,也有舍我其誰的寒光凜凜。

  訓練場上,本是急脾氣的康福鵬總是耐著性子反復教蘇磊操作。看著班里戰(zhàn)友們一個個生龍活虎、動作嫻熟,想到榮譽室里一座座獎杯、一面面錦旗,一個念頭忽然涌上蘇磊心頭:“如果不練好,都對不起這個班”。日復一日,他發(fā)現,原來英雄離自己并不是那么遠。

  2020年10月,聽聞樊老身體抱恙,手臂上還有戰(zhàn)傷,連隊官兵非常牽掛。為此,丁維昌向團黨委申請,前往沈陽看望老英雄。

  對此,該團政委李一飛十分贊同:“銘記歷史才會有根,熱愛英雄才會有魂。借助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契機,尋訪參戰(zhàn)老英雄,讓連史更加飽滿充盈,讓每名官兵有親身觸摸到鮮活歷史的機會?!?/p>

  于是,懷揣激動崇敬之情,丁維昌帶領蘇磊和康福鵬組成尋訪組,開啟了尋根慰問之旅……  


  新疆軍區(qū)某團五營一連官兵開展戰(zhàn)備訓練。

  追尋英雄軌跡,尋找連史點滴

  2020年10月18日,尋訪組一行趕至沈陽。中午時分,在一處簡潔明亮的住所里,尋訪組終于見到了樊老英雄。

  雖然常年臥病在床,但89歲的樊樹甲雙眼炯炯有神。他微笑著與官兵們一一握手:“想不到,這么多年了,我還能跟老部隊的同志們見面!這是一種緣分呀!”老人簡短有力的話語,瞬間讓大家感受到革命前輩的親切,也搭載起穿越時空長河的橋梁。

  一個略有銹跡的鐵盒里,一枚枚珍藏的立功獎章和一張張參戰(zhàn)的老照片,見證著老人的傳奇戰(zhàn)斗生涯。

  全連官兵寫下的書信和精心訂制的水晶獎杯,讓樊老愛不釋手。特別是連隊匯編的《好事集》,喚醒了樊老曾經的戰(zhàn)斗記憶。每翻動一頁,老人的目光都會停留很久。

  “我們是為了保家衛(wèi)國,我們不衛(wèi)國,家就保不了!沒飯吃,也沒關系,沒子彈,我們繳獲敵人的武器打敵人!敵人想把我們打垮,但他做不到?!狈霞拥鼗貞?。

  1950年,樊樹甲進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四十二軍一二五師服役。不久,他調入高炮營二連三班擔任二炮手,并于1951年2月跟隨連隊奔赴朝鮮戰(zhàn)場。

  為粉碎敵人“絞殺戰(zhàn)”攻勢,避免暴露陣地,增加火炮射高,連隊官兵自創(chuàng)戰(zhàn)法:他們在摸準敵機航線、俯沖高度、投彈時機等規(guī)律后,分散建制,以班排為單位推炮上山,隱蔽在山頂,狙擊敵機。

  樊老對1951年7月21日那次戰(zhàn)斗記憶猶新——

  防空警報驟然響起,敵軍B-26型和F-51型戰(zhàn)機共計30多架穿過云層,從低空直向伊川江大橋猛撲過來。面對敵機的瘋狂轟炸,他和三班戰(zhàn)友快速瞄準領航長機,一咬牙,一跺腳,“給我下來吧!”

  “咚!咚!咚!”敵機帶著熊熊烈火一頭撞向山谷隨即爆炸。

  戰(zhàn)斗歲月在樊老身上留下太多印記。康福鵬發(fā)現,講到激動之處,老英雄會不自覺地蹬一下左腿,手臂在胸前畫上幾圈,仿佛又回到當年的戰(zhàn)場。

  伊川江大橋是志愿軍兵力輸送和后勤補給的必經之地。全連官兵守橋一年多,被兄弟部隊稱為“露天的防空洞”。

  樊樹甲最難忘的一次戰(zhàn)斗,發(fā)生在1953年大年初一。那天,祖國為前方志愿軍送去牛肉和韭菜。當時,官兵們已經很久沒有嘗過新鮮蔬菜的味道。他們在戰(zhàn)斗間隙圍坐一起剁韭菜、包餃子。

  然而,敵人并不打算讓他們過個好年。戰(zhàn)斗中,一發(fā)子彈從高炮的瞄準具中穿過。也許是身經百戰(zhàn)后形成的自然反應,樊樹甲好像提前預感到危險,他猛地向左側身。

  “子彈從我右臂穿過,差一點,我就犧牲了。”樊老抬起右臂,蘇磊上前小心地替老英雄卷起衣袖。一道十幾厘米長的傷疤赫然展現在大家眼前。

  在那次戰(zhàn)斗中,四班二炮手羅永勝犧牲了,二排長王兆祥接過火炮猛烈射擊。對射中,王兆祥腸子被打出來,仍堅持戰(zhàn)斗直至壯烈犧牲……

  想起逝去的戰(zhàn)友,老人紅著眼圈,強忍著淚水,一時沉默起來。

  此時,尋訪組的官兵早已熱淚盈眶。他們仿佛進入那段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找到了連隊歷史的脈絡。

  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全連官兵英勇奮戰(zhàn),參加大小戰(zhàn)斗百余次,共擊落敵機30架、擊傷敵機27架,榮立集體二等功。其中,三班創(chuàng)下了單炮擊落敵機10架、擊傷敵機5架的輝煌戰(zhàn)果,榮立集體二等功1次、集體三等功5次,被志愿軍總部授予“十顆紅星炮班”榮譽稱號。

  談起戰(zhàn)友們一起榮立的戰(zhàn)功,樊老聲調緩了下來,堅定地說:“為什么我們立這么多集體的功呢?歸根到底,是全班齊心協力。當時我們心里都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把敵機打下來。盡管我們的武器和敵人相差懸殊,但志愿軍就是憑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zhàn)斗精神堅持下來,奮勇殺敵,把敵軍趕回三八線。”

  追尋您,成為您

  “老班長,我是‘十顆紅星炮班’現在的二炮手蘇磊。我想問問您,怎樣才能當一名好兵,做好您的傳人?”蘇磊問。

  “當一名好兵的前提,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咱當兵干啥來了?就是為了保衛(wèi)國家,腦子得圍著打仗轉。”樊老對蘇磊說,“每次在電視中看到你們辛苦練兵備戰(zhàn),我想得最多的就是,在當年那樣艱苦的條件下,我們都能打敗敵人,現在國家強大了,武器裝備也更先進,無論敵人從哪邊來,我們都能夠打贏他們!”

  蘇磊記得,新兵下連那天的入連儀式上,在“十顆紅星炮”雕像前,他從老兵們手中接過連旗。當時,蘇磊并沒有理解其中深意。這一刻,望著樊老堅定的目光,他終于明白——接過連旗,就是接過打贏的信仰!

  1953年,是樊樹甲一生中最得意的一年——他代表全連參加志愿軍表彰大會,當時彭德懷總司令也在場。

  當年,樊樹甲參與并見證了全連官兵創(chuàng)造的輝煌榮譽。如今,他望著連線屏幕上那一張張生龍活虎的青春臉龐,心中涌動著回家的感覺。

  視頻連線中,年輕官兵們那聲“老班長”,更是讓樊老熱淚盈眶。他一邊揮動手臂,一邊反復叮囑:“你們要保持原有的光榮傳統(tǒng),繼續(xù)訓練,繼續(xù)戰(zhàn)斗,為祖國的平安保駕護航?!?/p>

  老班長對全連戰(zhàn)友的囑托和希望,令官兵們無不動容。大家向樊老致以莊嚴的軍禮,老英雄顫抖地抬起右臂回禮。

  “希望老英雄保重身體,也請您放心,我們一定發(fā)揚‘十顆紅星炮班’的精神,像英雄先輩們一樣敢打必勝?!碑斶B長武萬斌代表全連官兵表決心后,樊老的眼睛濕潤了,豎起大拇指連聲說“好樣的”!

  這是一次“跨越時空”的會面,是一次精神的洗禮,更是一次使命的傳承。

  不知不覺,已是傍晚時分。官兵們依依不舍與樊老告別。盡管身體不便,老英雄還是探起身子送別戰(zhàn)友,目光中飽含深情。

  走在繁華的街道上,看到車水馬龍的街景,置身熱鬧祥和的夜市,尋訪組官兵陷入沉思——已是耄耋之年的老英雄,仍時刻牽掛著老連隊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而我們這一代軍人,不僅要將老一輩的革命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更要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使命與責任。

  尋訪活動結束后,連隊官兵根據樊樹甲的描述,完善修訂連史,制作出《尋訪英雄》視頻,并在全團播出。

  連隊在榮譽室里專門開辟出一個場地,展放樊樹甲等老英雄提供的物品,播放老英雄們的口述連史視頻。該團還組織了一場主題為“尋訪·傳承”的報告會,讓參與尋訪的官兵談經歷、講體會。

  學習“十顆紅星炮班”精神、接續(xù)傳承老英雄本色,成為全團官兵的共識。該團根據各連上報的名錄,邀請9名老英雄、老前輩做單位編外教員。他們組織就近休假官兵前往老英雄家中探望慰問,邀請前輩回老部隊為全團官兵授課。

  “自己攜筆從戎,不就是要成為像樊樹甲一樣英勇的戰(zhàn)士嗎?”尋訪歸來,蘇磊說:“在老英雄用鮮血鑄就的崗位上,我要向老英雄學習,用‘十顆紅星炮班’精神激勵自己,在邊疆軍營書寫自己的精彩篇章?!?/p>

  高原風沙滾滾,氣溫低至-28℃。缺氧和強烈的紫外線,給駐訓官兵的臉龐涂上一抹抹高原紅,他們干裂的嘴唇滲出縷縷血絲。這群年輕士兵斗志昂揚,叫響“像英雄先輩們一樣戰(zhàn)斗”的口號,迎風沙,斗嚴寒,連續(xù)奮戰(zhàn),在一次次戰(zhàn)備考核中圓滿完成任務。

  炮場上,蘇磊主動向連長申請轉崗訓練:“當年,前輩們在戰(zhàn)友犧牲、自己身負重傷的情況下獨自操作火炮,打下敵機,是因為他們每個人都很熟悉每一個炮位的操作。現在,我們也要向英雄們看齊?!?/p>

  訓練時主動向教練班長請教,休息時獨自反復加練……一周后,蘇磊參加上級考核,他的一、二炮手操作成績全部優(yōu)秀。戰(zhàn)位上,新時代的“樊樹甲們”正向著新的高地發(fā)起沖鋒!  


  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十顆紅星炮班”(左二為樊樹甲)在戰(zhàn)斗間隙研究戰(zhàn)法。圖片由作者提供

  崇尚英雄 學習英雄 爭做英雄

  ■李一飛

  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

  90多年來,我軍涌現出無數英雄人物: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在烈火中犧牲的邱少云,用身體堵槍眼的黃繼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雷鋒……

  這些英雄模范身上集中體現的英雄精神,是我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次次戰(zhàn)勝強敵,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重要法寶;他們所表現出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是激勵鼓舞我們不斷在前進道路上攻堅克難的寶貴財富。

  我們應該大力弘揚英雄精神,讓英雄的種子根植于官兵心靈深處,形成人人崇尚英雄、人人學習英雄、人人爭做英雄的濃厚氛圍。

  時代呼喚英雄,英雄光耀時代。

  我們要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更需要有對黨忠誠、勇于擔當、敢于創(chuàng)新、不怕犧牲、默默奉獻的英雄。廣大官兵爭做英雄,才能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在敵人面前不怕犧牲,在困難面前直面挑戰(zhàn),從而積聚起磅礴的強軍力量。

  新冠疫情來襲,人民軍隊受命出征,果敢逆行;長江中下游洪水暴漲,子弟兵不顧安危,用血肉之軀筑起防洪大堤,保證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他們的英雄壯舉在軍營內外廣泛傳頌,激發(fā)了我軍官兵和更多的人學習英雄、爭做英雄的壯志豪情。

  在一支軍隊的精神圖譜上,英雄是最醒目的標識。那些惡搞英雄、歪曲歷史的事件,猶如精神世界的霧霾,擾亂了人們的認知和判斷,挑戰(zhàn)著正義與良知的底線。我們必須理直氣壯地堅決予以反擊,大張旗鼓地維護英雄的光輝形象。

  崇尚英雄、學習英雄、爭做英雄,就是要讓英雄走到官兵身邊,走進官兵心里。用好網絡宣傳力量,發(fā)揮我軍豐富的紅色資源優(yōu)勢,讓英雄活在官兵心中,讓官兵在學習英雄的過程中產生心靈的碰撞,以英雄人物為榜樣,自覺用英雄精神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

  “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庇⑿鄄⒉贿b遠,英雄就在身邊,就在你我中間。只要做好自己本職工作,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超越,我們每一名追夢者都可以創(chuàng)造不平凡的業(yè)績,每名官兵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英雄。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作者:李 康 鄒珺宇等


作者:李 康 鄒珺宇等
文章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唐詩絮
軍情熱議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