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臺灣青年說(一)——靜一靜,回校園做對的事

臺灣青年說(一)——靜一靜,回校園做對的事
的未來屬于你們,但在這之前還請為了更好的明天,讓我們深呼吸,靜一靜,回到你我的校園,傾聽老師教誨,學習知識,增長見聞,客觀而公正的認識這個社會,做對的事! ?從”反課綱”到“反中國” ??? “反課綱”——7月5日,臺灣反對“課綱微調”的高中生在“教育部...



 【編者按】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梁啟超。

      如同梁啟超所言,少年智則臺灣智,少年富則臺灣富,少年進步則臺灣進步。而之于現在的臺灣青年懷揣一顆愛臺灣深切的心,卻遭民粹蒙蔽,綠營利用,出走課堂,遺棄校園,漠視父母,偏聽旁言。臺灣的未來屬于你們,但在這之前還請為了更好的明天,讓我們深呼吸,靜一靜,回到你我的校園,傾聽老師教誨,學習知識,增長見聞,客觀而公正的認識這個社會,做對的事!

 從”反課綱”到“反中國”

    “反課綱”——7月5日,臺灣反對“課綱微調”的高中生在“教育部”前抗議,這些臺灣從南到北的高中生進行了串聯,并威脅若當局不撤回其行動將會升級。臺在此前,民進黨主導下曾經進行過更早一輪教科書修改,將日本占領時期的“日據”,改為曖昧甚至有褒義色彩的“日治”。當下這一修改此前引起的眾多爭議包括去除國民黨一黨專政期間的白色恐怖,以及像是提到臺灣被日本統治由原先的“日治”,改為是日本占據的"日據"等等。

    臺灣“教育部”在此一“微調”引起眾多爭議后,上個月曾由“部長”吳思華與學生及教師進行座談。以“日據”一詞為例,在座談上有中學生提出質疑說臺灣被日本統治是因清政府與日本簽馬關條約,該條約當時也被國際上承認,而不是非法占據。 【策劃】

    “反中國”——臺灣民眾長期與大陸隔絕,即使到目前仍有許多臺灣民眾尚未到過大陸,加上臺灣當局和媒體及政治人物經常對大陸進行丑化乃至妖魔化誤導;特別是李登輝、陳水扁“執(zhí)政”時期多次按照推行“臺獨”路線的需要進行“懼中”、“反中”、“仇中”宣傳,對中小學教科書作了大幅的修改,使教科書充斥著“皇民化”和“臺獨”內容,“獨害”了臺灣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使他們之中的有些人誤以為臺灣跟大陸在歷史上沒有什么聯系,是“一邊一國”的關系;誤以為日本曾經統治臺灣建立了“豐功偉績”,甚至誤以為日本是“母國”,認賊作父,對大陸產生冷漠感、疏離感乃至仇視感,對大陸產生反感和排斥,對“臺獨”抱有幻想和期待。而馬英九當局對高中課綱的微調,在新課綱中反映了臺灣與大陸的不少歷史連結的事實,既悖于他們的“臺獨”意識,又妨礙他們對“臺獨”期待的實現,無疑讓他們難以接受,不是糾集人就是跟隨人反對馬當局對課綱微調的做法。 【閱讀】

相關評論:誰在腐化臺灣學生的思想?

          被政治力拉鋸的高中課綱

          民進黨藉反課綱播“獨”

  誰讓孩子走上街頭?誰讓父母失去孩子?  

   抗議學生年齡層降低,幕后黑手如一 ——有學生家長要到現場帶領孩子回家時,不僅遭到孩子的反抗,現場的社運分子還對在場學生父母說:“這些學生很贊。”當學生家長喊這些不是你的孩子,不要利用他們且要帶走孩子時,這些人還鼓噪表示:“你的孩子很行!”,使家長驚覺臺灣社會怎么會變成如此,真的已經淪陷了嗎? 如今的孩子,動輒為了滿足自身的意識形態(tài)而違法失序,已預告臺灣未來的政治環(huán)境只會更動蕩,也別想專心發(fā)展經濟。>>>詳細  

     動員高中生反課綱 民進黨踐踏人性紅線——一個吊詭的現象,反課綱的學生,雖主張“去中國化”,但這些學生違法占領“教育部”,企圖攻入“立法院”,連見到自己的父母,都可以拳腳相見的行為。而為了反課綱,學生都可以認賊做父,否認日本曾經“殖民統治臺灣“,否認慰安婦悲劇是”被強迫“,這群學生真能獲得超然的歷史觀嗎?學生急于”去中國化“,但如何能撇去現在生活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的人,確實是幾百年前,或不久的半世紀前,從中國大陸遷徙而來。>>>詳細

    如果你的孩子站上街頭——我們不能教孩子,只要喊正義,世界無邊界,法律無底限,這只會害死孩子。因為這世界,只有臺當局才會如此軟弱,任何地方都有自己的法律,你不教孩子守法,而只教他取巧,用口號對付危機,走法律旁門,最后是在害死孩子。我還會提醒他,無論是誰(救世主、先知、宗教領袖、政治導師、政客……)教你為一個理念去做任何犧牲,請記得,讓他示范犧牲給你看。如果他真的有信仰,就不會鼓動別人的孩子去送死,他站在旁邊歌頌“一個年輕英靈之死”。>>>詳細

相關評論:民進黨藉反課綱播“獨”    

         反課綱成為“臺獨”運動的延申

         評反課綱:請蔡英文饒了孩子 饒了臺灣吧

  臺灣青年的未來不在街頭 而在校園

       臺灣青年的未來絕不在街頭——跟反服貿的大學生一樣,高中生們并不清楚自己究竟反的是什么。然則他們?yōu)槭裁匆鰜??鬧事現場,“獨”派社團人物遠遠多過學生;學生們買雨傘的收據,抬頭寫著民進黨。懵懂的高中生背后,是政治勢力在興風作浪。學生關心社會議題是好事,但至少應下功夫研究問題,搞清楚來龍去脈,不能憑一個“懶人包”或幾句口號就奮不顧身,最終誤人誤己?;蛟S極少數學生可以憑參政得利,但多數孩子終究只能落得被做成人肉包子還得替人數錢的下場。難怪國民黨2016“大選”候選人洪秀柱呼吁,“放過年輕的孩子吧,讓社會回歸平靜”。 【閱讀】   

    認清學生本職 回歸校園——關心國家大事,關心自己的身處的社會環(huán)境,對于大學學生作為踏入社會前,也是學習內容的一部分,這是無可厚非。但到最終,學生的根本還是最重要的學習!學習明辨是非,學習獨立思考,鍛煉自己的學術及工作水平這才是學生最根本的本職。社會活動是學習的一種過程,但如果被這些社會活動而影響自己學習,以及被社會活動主導自己的學生生涯,那么對于這些大學生的未來將會是一種悲劇。